专题报道
文化 | 中国书法(三)
时间:2020-08-16 点击量:1919
唐代书法
唐代文化博大精深、辉煌灿烂,达到了中国封建文化的最高峰,可谓“书至初唐而极盛。”唐代墨迹流传至今者也比前代为多,大量碑版留下了宝贵的书法作品。整个唐代书法,对前代既有继承又有革新。初唐书家有虞世南、欧阳询、褚遂良等,此后有创造性的还有李邕、张旭、颜真卿、柳公权。唐太宗李世民和诗人李白也是值得一提的大书家。楷书、行书、草书发展到唐代都跨入了一个新的境地,时代特点十分突出,对后代的影响远远超过了以前任何一个时代。
著名碑刻:龙藏寺碑
《龙藏寺碑》书法宽博和谐,其用笔细劲轻松,具有流动感和轻重变化,结体以方正为主,略呈扁形,左右开张,点画精丽而有法可循,给人以清爽匀称的感觉。此碑为隋代刻碑中的精品,对唐代书法,特别是唐初诸大家的影响甚大。
唐代著名书法家
1)欧阳询(公元557 - 641),其主要作品有:《化度寺碑》 《九成宫醴泉铭》
2)颜真卿(公元709-785),其主要作品有:《多宝塔碑》《劝学诗》
3)柳公权(公元778-865),其主要作品有:《金刚经碑》《玄秘塔碑》
五代书法
公元九零七年,割据者朱全忠灭唐,建立后梁,由此历后唐、后晋、后汉、后周,称五代。又有前蜀、吴、楚、闵、南唐、荆南、后蜀、南汉、吴越、北汉十国。这种分裂混乱的局面持续五十四年,其间兵戈叠起。书法艺术虽承唐末之余续,但因兵火战乱的影响,形成了凋落衰败的总趋向。
代表书家:
杨凝式(873-954年),其主要作品:《韭花帖》《神仙起居法帖》
(韭花帖)
宋代书法
北周衰微之际,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,自立为帝,建立赵宋王朝。半个世纪的五代十国分裂混乱局面至此结束,国家复归统一。从公元960 年至1279年,三百多年间,书法发展比较缓慢。宋太宗赵光义留意翰墨,购募古先帝王名臣墨迹,命侍书王著摹刻禁中,厘为十卷,这就是《淳化阁帖》。“凡大臣登二府,皆以赐焉。”帖中有一半是“二王”的作品。所以宋初的书法,是宗“二王”的。此后《绛帖》、《潭帖》等,多从《淳化阁帖》翻刻。所以一些评家以为帖学大行,书道就衰微了。
其次如米芾《书史》所指出的“趋时贵书”也造成了宋代书法每况愈下。米芾分析说:“李宗锷主文既久,士子皆学其书。肥扁朴拙。以投其好,用取科第,自此惟趋时贵书矣。”在这种风气笼罩之下,书法家能够按自己对书法艺术的理解去继承、革新的就不太多了。
总之,帖学大行和以帝王的好恶,权臣的书体为转移的情势,影响和限制了宋代书法的发展。宋代为后世所推崇者有苏轼,黄庭坚,米芾和蔡襄四大家。四家之外,宋徽宗赵佶独树一帜,亦堪称道。
其著名代表书家有:蔡襄、苏轼、黄庭坚、米芾、赵佶。
1)蔡襄(1012-1067),其主要作品:《茶录》《陶生帖》《郊燔帖》
2)苏轼(1037-1101),其主要作品:《黄州寒食诗帖》《赤壁赋》
3)黄庭坚(1045-1105),其主要作品:《花气熏人帖》
4)米芾(1051-1107),其主要作品:《论书帖》《研山铭》
(论书帖)